影评《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透过群像看欧洲足球俱乐部文化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欧洲,因此欧洲各个国家都拥有悠久的足球文化传统,甚至拥有动辄百年历史的足球俱乐部。作为反映现实体育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体育纪录片领域每年都会诞生一些以某一足球俱乐部为表现主体的作品。通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可以将足球俱乐部题材纪录片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着力纪录俱乐部在某赛季或某赛事取得辉煌战绩的纪录片,例如《十冠之心》(西班牙/2015)、《温布利:足球回家》(德国/2013)、《利物浦2005欧洲冠军杯决赛之路》(英国/2005)。
二是娓娓道来俱乐部历史沿革的纪录片,例如《罗马足球俱乐部历史纪录片》(意大利/系列纪录片)。
三是着力刻画为俱乐部做出突出贡献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纪录片,主角既有球星,也有俱乐部创始人、名宿、教练等,例如《齐达内:21世纪的肖像》(法国/冰岛/2005)、《92班》(英国/2013)、《米兰之主》(英国/2017)。
四是从球迷的视角出发,通过世界各地俱乐部球迷的讲述或行动展现俱乐部的精神力量,例如《黄黑的墙》(德国/2013)。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纪录片《我们就是我们——拜仁慕尼黑现象》(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正是去年刚刚推出的足球俱乐部题材纪录片,属于上述第四类,但其涉猎人物不仅局限于球迷,片中也穿插了一些球员、教练、名宿等的讲述,视角更为多元。
《我们就是我们——拜仁慕尼黑现象》(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是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2017年出品的90分钟长的纪录片,着力展现拜仁慕尼黑(以下简称“拜仁”)这家底蕴深厚的足球俱乐部的精神与文化。
这部作品把网撒的很大,走进来自5大洲8个国家热爱拜仁的人们。影片的主角不再仅仅是绿茵场上的足球英雄们,而是一个个与俱乐部紧密相连的个体,俱乐部管理层、名宿、教练、球员、青训队员、球迷、记者等一一出现在镜头面前,群像描摹与讲述建构出俱乐部精神的具象表达。影片试图从这些个体的感受和行动轨迹上,告诉我们,这座拥有长达118年历史的足球俱乐部如何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又是如何让世界各地的人以此为信仰,为之疯狂。这部纪录片不仅呈现了俱乐部的历史和精神文化,也透过个体反映各地的足球发展情状和足球文化,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日本广岛,拜仁开设了足球学院,挑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接受职业化训练,参与高水平比赛。日本造船集团Tsuneishi支持了这个项目,拜仁也为这个地区输送了先进的训练技术、设备和人员。孩子们希冀从足球水平较为落后的亚洲走出去,接触更高水平的指导,登上更高的舞台。拜仁于他们而言,是希望。
巴西,足球文化发达,普及程度高,光脚踢球的孩子尽享足球之乐。在这激情澎湃的国度上,足球文化蓬勃发展,其中也不乏有拜仁球迷。拥有共同足球信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关注着远在欧洲的球队比赛和动态,身着拜仁球衣为主队加油或上场踢球。她们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能像拜仁一样拥有更现代化的足球运作模式和器材设施。拜仁于她们而言,是革新。
以色列饱受政治斗争的困扰。对于这里的球迷们而言,拜仁意味着抛却政治等外界不稳定因素的烦恼,拥抱团结和欢乐。拜仁于他们而言,是快乐,是激情。
在非洲的加纳,足球明星萨穆埃尔库福尔拥有许多球迷,他跟随拜仁获得多项冠军荣誉,被广为人知。他成为加纳足球的传奇人物,也成为无数加纳孩子的榜样。他的成功引领着更多的加纳人走上绿茵场,为国家争取荣耀。拜仁于他们而言,是榜样。
多线叙事线索看似零散,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命题,即拜仁的精神口号——我们就是我们(MIA SAN MIA)。拜仁官网给这一口号给予了解释,“我们就是我们”(MIA SAN MIA)意味着:我们是球队、使节、榜样、传统、革新、自信、多元、足球、尊重、快乐、忠诚、伙伴、故乡、激情、责任、家庭。这16个元素,在这部纪录片中通过五湖四海的人们传递给每一个观众。
此外,《我们就是我们——拜仁慕尼黑现象》(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的镜头语言运用娴熟,镜头的推拉摇移间,足球运动宏观与微观的韵味点点渗透。在配乐的使用上,也关注到每个国家的特色,运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渲染氛围。影片中赛场的画面不再成为大笔墨渲染的对象。在表现俱乐部比赛时,仅仅以静态画面加以现场解说的形式呈现。镜头更多聚焦于在球场内外聚集的球迷,纪录他们观赛前后的表情、神态和行动。进球时的欢呼庆祝、输球时的拍桌惋惜、场面胶着时的紧张祈祷,这些都是球迷的写实状态,不仅可以引起球迷们的共情,也能让非球迷们真切地感受到足球的跌宕起伏和魅力所在。这或许是版权限制条件下的缺憾,又或许是故意为之。但比赛画面的一笔带过反而让我们更能关注到比赛之外俱乐部文化的更广阔的一面。
我们知道,在后现代社会中,个体价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俱乐部文化建构中,不论是球员、教练、官员,还是体能师、康复师、技术人员,抑或是球迷、青少年,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每一个人的热情与力量,最终构筑成这个百年俱乐部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根基。足球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运动,它不是一个人的踽踽独行,而是具有相同足球信仰的人们伴随着俱乐部的发展产生强烈的情感连结,共同把俱乐部的精神与文化延续下去。
《我们就是我们——拜仁慕尼黑现象》(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及其他足球俱乐部题材的纪录佳片,是我们了解现代职业足球运作模式和足球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足球俱乐部纪录片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北京国安、广州恒大淘宝、上海申花等知名度比较高的俱乐部,题材多为赛季夺冠纪录片和球迷纪录片。以俱乐部赛事战绩为线索的纪录片有《申花:温故一九九五》等,讲述俱乐部历史发展脉络的纪录片有国安记忆《这些年那些事》系列纪录片等,展现球迷的纪录片则有《看台》、《十二号战士》等。但是,国内的足球俱乐部题材纪录片很少出现40分钟以上的长片,而是以电视纪录短片为主,难以将俱乐部的历史和精神铺陈开来,缺乏对足球职业俱乐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
当下,中国当下正处于足球发展的重要关口,或许我们可以从《我们就是我们——拜仁慕尼黑现象》(THE MIA SAN MIA -PHENOMENON)及其他足球俱乐部纪录佳片中获得些许启示。首先,历史悠久的足球俱乐部一定拥有延续性强和认可度高的俱乐部文化,这种文化既根植于本土,又具有较强国际认可度。因此一支优秀的足球俱乐部的文化建设与传播要兼顾传承性、本土特色和国际认可。其次,足球俱乐部纪录片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赛事成绩和球星,也要关照作为俱乐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球迷。俱乐部凝聚了球迷的集体认同感,俱乐部与球迷之间有重要的互相影响和互动作用。考察一个足球俱乐部是否伟大,一方面是竞赛成绩,另一方面就是球迷的拥趸。最后,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足球俱乐部往往非常重视青训体系的建设,这既是储备和积累人才,又是传承俱乐部文化的积极方式。中国的足球俱乐部需要完善青训体系,也需要把青训文化纳入俱乐部文化的培养之中。